对日本物业管理的几点感受

 

  根据总部安排,10月12日至10月16日,本人随部分领导前往日本进行业务考察。时间虽然不长,但收获是很大的,通过考察,使我对国际一流的物业管理有了亲身的感受,我想这些感受将成为提升自己专业管理水平的直接动力。

  关于日本的物业管理,我有以下几点感想,特整理出来与各位同仁分享:

  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

  在日本的很多建筑物上,经常可见这样一条标语:安全,安心,快适。森建设(Mori Building)的佐野部长说,在这里,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。由于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,地震、火山、海啸、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,加上人口密度大,生活空间狭小,导致日本社会普遍缺少安全感,从另一角度说,日本人都有相当强烈的危机意识。

  与国内规模、类型相近的物业项目相比,日本的秩序维护人员在数量上相当可观,这与保洁人员大大少于国内的情况完全不同。在东京,我们参观了六本木新城的防灾中心,所谓“防灾中心”,大体上相当于我们的消防中控+安防监控+楼宇自控,此外,还要加上防震减灾职能。在一个300多平方米的大房间里,值机人员多达40人(每班10人,采用4班3运转制度),而整个防灾中心的编制大约是70多人。六本木新城是一个38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性物业,但是,日本秩序维护人员并不具有协助维持社会治安的职能,其主要任务就是灾害防范和秩序维护,以此来看,他们在秩序维护方面的人力配置应当是相当高的。

  在加强人防的同时,技防更是严密有加。日本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家,在运用高科技提高安保能力方面很有优势。象六本木新城,整个建筑群安装了700多个监视探头,每个探头都具备360度全视野监控功能,监控系统可以对图像进行数码技术分析,通过人的表情、动作等发现问题,一有异常即会在防灾中心的显示屏上发出提示信号,提请值机人员注意,并对可疑情况进行联动追踪。

  在日本,防震抗震是秩序维护工作的重要内容,每座大厦的防灾中心都安装了地震预警与测量设备,并与政府的相关设备联网运行,以便及时掌握震情,做好防范。在很多公共建筑包括商场、酒店、写字楼等,都有“紧急避难器具”的醒目标识,告知人们一旦发生紧急情况,可利用放置在这里的专用物品有效地逃生避险。象著名的三越百货就准备了不少“非常持出袋”,内装饮用水、压缩饼干、防火毯、手电筒、口哨、指南针等。据日本同行介绍,他们的物业项目每年至少举办两次防震演习,其中也有与消防演习合并进行的。

 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

  在日本,随着物业管理市场的高度细分化,物业管理行业已进入高度专业化的发展时期。行业内的专业分工十分明确,所有专业性工作,基本上都交由专业公司操作,物业管理公司的职责就是沟通、协调,把各专业组合成一个整体,实现所谓“集成管理”。

  ARK大厦是一座18万平方米的写字楼,物业管理公司的项目人员仅12人,除日常巡视、小修外,主要工作是整体协调。而其他各专业的物业服务人员包括工程(设备设施的运行、维护与大修)、秩序维护、保洁、礼仪、接待等,全部是外包公司的员工。该物业管理项目的负责人说,他们的理念就是要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。

  物业服务的专业性是与人力配置的合理性密切相关的,需要用人的地方就要用人。与国内的情况相比,日本的物业管理项目,在人力投入上多数还是比较要求精干,但我们也看到,象六本木新城这样一个38万平方米的综合性物业,里面的物业服务人员达2000人,平均每万平方米52.6人,这个比例显然高过国内的一般水平。以北京的建外SOHO来说,同样也是一个38万平方米的综合性物业,物业服务人员(含外包公司员工)为748人,平均每万平方米仅19.7人;再以我们自己管理的凯恒中心来说,12万平方米,物业服务人员(含外包公司员工)291人,平均每万平方米24.3人。可见,日本的同行并不是简单地看待物业服务团队的“精干”,而是先满足“干”,再追求“精”。

  环保节能工作一丝不苟

  日本是一个岛国,生活空间相对狭小,自然资源也比较匮乏。因此,环保节能工作备受重视,甚至放升到“爱国”的高度。今年3月,日本发生了大地震并引发海啸,东京附近的核电站遭受破坏,既污染了周边环境,又影响了电力供应。在这种情况下,环保与节能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,从政府、企业到普通国民都行动起来,物业管理者更是大张旗鼓地开展起这方面的工作。

  据日本同行介绍,为了尽量减少空调耗电,他们把室内温度一律设定为摄氏27度,这比国内的标准还要高出1度。在石川一个高速公路的服务区里,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醒目的告示,上面写着,为了配合抗震减灾,克服用电紧张,将采取以下措施:第一,摘掉1/3的照明灯具;第二,关闭电热水器;第三,分时段开启空调……

  按说日本并不怎么缺水,但“节约用水”的提示牌随处可见。所有大型物业都启动了中水系统,对生活污水进行回收处理,并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。我们在箱根住过一个比较小的酒店,每个客房的卫生间里都有一个装置,可将便后洗手的水收集起来,用于冲洗马桶。

  在日本,所有的垃圾都要分类,目的是便于回收垃圾中可循环利用的资源。我注意到,不少写字楼、酒店使用的信纸、便签都标有“再生纸制成”的字样。

  营造美好的生活、工作环境

  我们参观了一家购物中心的装修施工现场,在物业管理中,装修管理是一个难题,搞不好就会造成整个物业的脏、乱、差。但是这里的情况却完全不同,施工现场井然有序,物料码放整齐,地面清扫得也相当干净,异味、粉尘、噪音都得到有效的控制,不仅如此,围挡还处理成画廊,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购物中心为节庆所做的店堂装饰。

  事实上,日本人爱美、懂美,在日本的物业管理中,“美”的元素处处得以体现。以绿化工作为例,他们喜欢别出心裁地对树木枝叶进行修剪,人为做出各种艺术造型;盆栽、插花构思巧妙,广泛用于环境的装点。

 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其物业标识系统,除了指示、提示、告示这些实用功能外,还有很大的美化环境的意义,可谓尽善尽美。对比在国内物业常见的那些简单、粗糙的标识(有时就用一张黑白复印纸代替),他们的标识都制作得精美、考究,可给人一种近似艺术品的感觉。

  一流的服务令人叹为观止

  日本人的工作状态令人钦佩,很少看到懒散、懈怠的现象。我注意到,很多日本员工都是小跑着工作,敬语时常挂在口头,礼数周到。在日本,服务人员经常向客人鞠躬,而且鞠躬的角度分好几种,针对客人的年龄、身份及需求分别加以使用。

      在石川路边一个公共卫生间里,我们看到一位保洁员正在清理马桶,为了达到好的清洗效果,这位保洁员全身都趴到了马桶上。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高端写字楼或酒店,也许不算什么,但是在一个人来车往、略显嘈杂的普通物业里能提供这样的服务,在国内是难以想象的。

      ARK大厦的很多大型设备设施都安装在大厦顶层露天处,我们在参观时注意到,这些设备设施上几乎一尘不染,当然这与日本湿润的气候条件有关,但是精心的维护保养也是无可置疑的。东京不少高层建筑都是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,到今天应该不算新了,但从外面看上去,个个光鲜亮丽,很少发现失修失养如墙面脱落、地砖破碎等情况。

  我们在著名的东京塔看到,一些机房、设备间都是用透明的玻璃做隔墙,里面的情况外面一目了然,完全可以用井然有序来形容,应该说,所有物品包括值班记录本的放置都不是随意的。

  总的说来,日本的物业管理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,这是与其社会经济、文化及国民素质的发展水平相一致的。与日本同行相比,我们的差距是全方位、多级数的,主要体现在服务的理念、意识及细节上,也许这次日本之行的最大收获,就是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这种差距。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”,在日本同行那里,值得我们学习、借鉴的东西很多,毕竟两国有着相近的东方文化背景,日本人能做到的,我们中国人一定也能做到,即便现在做不到,至少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和方向。

  作者单位:新中物业管理(中国)有限公司

相关信息